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 宋·韩元吉 好事近 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十二月,试礼部尚书韩元吉,利州观察使郑兴裔被遣为正、副使。到金朝去祝贺次年三月初一的万春节(金主完颜雍生辰)。行至汴梁(时为金人的南京)金人设宴招待。席间词人触景生情,百感交集,随后赋下这首小词。寄给陆游以后,陆游又写下《得韩无咎书寄使虏时宴东都驿中所作小阕》一诗,可作此词的参考。诗云 :“大梁二月杏花开,锦衣公子乘传来。桐阴满第归不得,金辔玲珑上源驿。上源驿中捶画鼓,汉使作客胡作主。舞女不记宣和妆,庐儿(侍从)尽能女真语。书来寄我宴时词,归鬓知添几缕丝。有志未须深感慨,筑城会据拂云祠 。”(见《剑南诗稿 》卷四)可见金人的宴席是设在源驿。宋王明照《玉清新志》卷四云 :“陈桥驿,在京师陈桥、封丘二门之间,唐为上元驿。??后来以驿为班荆馆,为虏使迎饯之所 。”上元驿,盖即上源驿 ,北宋时既为“虏使迎饯之所”(犹今之宾馆或招待所 ),入金后当亦于此接待宋使。陆游诗不仅反映了设宴的地点,也大体说明了时间及歌舞伴饮的情况,对于此词的分析,是极有帮助的。
这首小词可谓字字哀婉,句句凄切,爱国情思通贯全篇。汴京原是宋朝故都,特别是上源驿原是宋太祖赵匡胤举行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奠定宋朝基业的发祥地 。可是经过“靖康之变”,这儿竟成了金人的天下。如今韩元吉来到这宋朝的故都,宋朝的发祥之地,江山依旧,人物全非,怎能不凄然饮泣?
词的上片运用了一个情境与它相似的历史事件,抒写此时此际的痛苦。据《明皇杂录》记载,天宝末年,安禄山叛军攻陷东都洛阳,大会凝碧池,令梨园子弟演奏乐曲,他们皆欷歔泣下,乐工雷海青则掷乐器于地,西向大恸。诗人王维在被囚禁中听到这一消息,暗地里写了一首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宫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诗中描写了战后深宫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哀苦心境。韩元吉此词,在措词与构思上,无疑是受到这首诗的影响。但它所写的矛盾更加尖锐,感情更加沉痛。
因为作者是直接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对心灵的震动更甚。“凝碧池”虽是以古喻今 ,属于虚指,而着一“ 旧”字 ,则有深沉的含义。偏偏就在这宋朝旧时“虏使迎饯之所”,听到宋朝旧时的教坊音乐,“汉使作客胡作主”,整个历史来了一个颠倒。这对于一个忠于宋朝的使者来说,该是多么强烈的刺激!上源驿的一草一木,教坊乐中的一字一腔,无不震憾着他的心灵,于是词人不禁发出一声感叹:“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这是一个从声音到外貌的转化,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心理矛盾,包藏着无比深沉的隐痛。因为这音乐能触发人的悲愁,而悲愁又易催人衰老,所以说“总不堪华发”。词人以形象精炼的言语 ,道出了自己在特定环境下复杂心理活动,手法是极其高明的。
词的下片,构思尤为巧妙。开头两句,既点时间,亦写环境,并用杏花以自拟“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以虚带实,兴寄遥深,其中隐有深刻的含义。所谓写实,是指杏花在二月间开花,而汴京赐宴恰在其时。金人的万春节在其中都燕山(今北京市)举行庆典,韩元吉此行的目的地为燕山;其到汴京时间,当如前引陆游诗所云在二月中间。杏花无法避开料峭的寒风,终于在战后荒凉的土地上开放了;词人也象杏花一样,虽欲避开敌对的金人,但因身负使命,不得不参与宴会,不得不聆听令人兴感生悲的教坊音乐。词人以杏花自喻,形象美丽而高洁;以野烟象征战后荒凉景象,亦极富于意境。而“无处避春愁”五字,则是“词眼”所在。有此五字,则使杏花人格化,使杏花与词人产生形象上的联系。此之谓美学上的移情 。“野烟”二字,虽从王维诗中来 :“杏花”的意念,也可能受到王维诗中的“秋槐”句的启迪,但词人把它紧密地联系实境,加以发展与熔铸,已浑然一体,构成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品。
结尾二句仍以拟人化的手法 ,抒发心中的悲哀。北宋汴京御沟里水,本是长年流淌的。可是经过战争的破坏,早已阻塞干涸了。再也听不到潺潺流淌的声音。这在寻常人看来可能没什么感觉,可是对韩元吉这位宋朝的使臣来说,却引起他无穷的感怆,他胸中怀有黍离之悲,故国之思,想要发泄出来,却碍于当时的处境。满腔泪水,让它咽入腹中。但这种感情又不得不抒发,于是赋予御沟流水以人的灵性,说它之所以不流 ,乃是由于理解到词人内心蕴有无限痛苦,怕听到呜咽的水声会引起抽泣。这样的描写是非常准确而又深刻的。人们读到这里,不禁在感情上也会引起共鸣。(类似词句)凝碧旧池头
【凝碧旧池头】《平韵满江红 检旧札有忆》夏承焘·近现代
【凝碧池头蘸翠涟】《柳枝词十首》徐铉·唐
【凝碧池头奏管弦】《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王维·唐
【凝碧池头听乐府】《王维》徐钧·宋
【凝碧池头日歌舞】《得东南书报乱后东都故居犹存而州北松槚亦无毁者》晁公溯·宋
【凝碧池头弦管声】《天宝三绝》葛立方·宋
【凝碧池头】《忆旧游 和巽吾相忆寄韵》刘辰翁·宋末元初
【及知凝碧池头事】《题明皇按乐图》郑思肖·宋末元初
【凝碧池头乐最愁】《续洗兵马》郑思肖·宋末元初
【伤心凝碧池头句】《题王摩诘画明皇剑阁图》赵秉文·金
【野烟凝碧池头】《木兰花慢》元好问·金末元初
【伤心凝碧池头宴】《读天宝雷海清舞马事有感》周霆震·元
【凝碧池头天乐声】《王维辋川图》柯九思·元
【凝碧池头秋句在】《题郭主簿模摩诘本辋川图卷》李珏·元
【凝碧池头刀谩攒】《雷海青》杨维桢·元末明初
【凝碧池头散花雨】《鼙婆引》杨维桢·元末明初
【凝碧池头日色高】《元宫词(一百三首)》周宪王·明
【不知凝碧池头宴】《宫词》洪贯·明
【凝碧池头照别人】《书李白问月》王恭·明
【凝碧池头宴芳草】《唐人羯鼓歌》胡俨·明
【只今凝碧池头宴】《辛卯春日即事》谢重华·明
【谁将凝碧池头月】《兴庆宫词》毛奇龄·明末清初
【凝碧池头今夜月】《对月》吴希鄂·清
【偶从凝碧池头过】《和郑斋同年落叶诗》周绍昌·清
【到今凝碧池头问】《夜饮阎再彭席上听孙良侯挝鼓歌》彭桂·清
【凝碧池头曾系马】《重门》李希圣·清
【凝碧池头首重搔】《绝句》贾臻·清
【凝碧池头陈广乐】《凉州词》陆浚明·清
【可怜凝碧池头月】《落花五首》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悄立遍池头凝碧】《六丑》李岳瑞·清末近现代初
【不成凝碧池头】《清平乐 何诗孙为梅兰芳北归画卷徵题》朱祖谋·清末近现代初
【凝碧池头】《诉衷情 用梦窗韵》朱祖谋·清末近现代初
【凝碧池头踞御床】《檀青引附檀青传》杨圻·清末近现代初
【凝碧池头一例看】《天山曲附香妃外传》杨圻·清末近现代初
【凝碧池头人已去】《摊破浣溪沙》梁启勋·清末近现代初
【凝碧池头听管弦】《怀黄宾老北平》冯振·近现代
【池头凝碧】《瑶华 承泽园将易主时荷花盛开邀词集同人饮赏》张伯驹·近现代末当代初
【凝碧池头柳万条】《杨柳枝》袁荣法·近现代末当代初
(类似词句)总不堪华发
【华发不堪怀故国】《与李文举登梦野亭》张耒·宋
【华发不堪悲世故】《送永嘉君回至鹿邑东门外作》晁补之·宋
【不堪华发故骎骎】《临江仙 追和东坡,送李公恕入浙韵》王之道·宋
【不堪华发对离筵】《临江仙 送鄞令李易初》舒亶·宋
【不堪华发半头生】《即事二首》周昂·金
【不堪华发病伤心】《甲午六月卧病柔川呈地主五首》潘伯脩·元
【暮春华发总堪怜】《闻子启太守自历下书报来春还家又新有凤雏之喜感念旧好为欣跃不寐辄赋二首先寄难兄竹庭徵君宜载酒一庆也 其二》刘崧·元末明初
【华发总堪悲】《雨霁有怀钱徵君》孙继皋·明
(类似词句)杏花无处避春愁
【杏花无处避春寒】《雪中过伊南》李处权·宋
上一篇:孤注江山宿数多,斗移海涸又如何?神州场负盲翁鼓,《柳传》魂销 | 当代·林英男 步陈寅恪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