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 唐·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

【按】① 一作:乱离《对床夜语》:
“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皆诗人会故人诗也。久别倏逢之意,宛然在目,想而味之,情融神会,殆如直述。前辈谓唐人行旅聚散之作,最能感动人意,信非虚语。《诗镜总论》:
盛唐人工于缀景,惟杜子美长于言情。人情向外,见物易时自见难也。司空曙“乍见翻疑梦,想悲各问年”,李益“问姓惊初见,称名识旧容”,抚衷述怀,罄快极矣。因之思《三百篇》,情绪如丝,绎之不尽,汉人曾道只字不得。《载酒园诗话又编》:
司空文明每作得一联好语,辄力人压占。如“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可谓情至之语;李益曰:“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则情尤深,语尤怆,读之几于泪不能收。《唐诗别裁》:
一气旋折,中唐诗中仅见者。《网师园唐诗笺》:
形容刻至(“问姓”二句下)。《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在以人生聚散为题材的小诗中,它历来引人注目。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离别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说明这是社会动乱中的离别。它使人想起,发生于李益八岁到十六岁时的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混战、外族入侵等战乱。三是说二人分手于幼年,“长大”才会面,这意味着双方的容貌已有极大变化。他们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戏剧性。
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正面描写重逢。他们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写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中的情景显然不同。互相记忆犹新才可能“疑梦”,而李益和表弟却已经对面不能相认了。看来,他们是邂逅相遇。诗人抓住“初见”的一瞬间,作了生动的描绘。面对陌生人,诗人客气地询问:“贵姓?”,不由暗自惊讶。对一个似未谋面者的身份和来意感到惊讶。
下句“称名”和“忆旧容”的主语,都是作者。经过初步接谈,诗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来就是十年前还在一起嬉戏的表弟。诗人一边激动地称呼表弟的名字,一边端祥对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记忆中关于表弟的印象。想来,他当时还曾说:你比从前……。
诗人从生活出发,抓住了典型的细节,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绘声绘色,细腻传神。而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也自然地从描述中流露出来,不需外加抒情的笔墨,已经为读者所领略了。
十年阔别,一朝相遇,该有多少话语要说!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表现了这倾诉别情的场面。分手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诗人用“沧海事”一语加以概括。这里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两人热烈地交谈,从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话音。叙谈时间长,正表明他们情谊的深长。“暮天钟”并不是单纯作为日暮的标志而出现的。它表明二人叙谈得十分入神,以至顾不上观望天色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才使他们意识到原来已是黄昏。作者在这一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前六句,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写“喜见”,突出了一个“喜”字;七、八句转入“言别”。作者没有使用“离别”的字样,而是想象出一幅表弟登程远去的画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明日”,点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道路,这里提示了表弟即将远行的去向。“秋山又几重”则是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秋”形容“山”,于点明时令的同时,又隐蕴着作者伤别的情怀。不是从宋玉开始,就把秋天同悲伤联系在一起了么?“几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使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不以奇特警俗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诗中的情景和细节,似曾人人经历过的,这就使人们读起来,感觉十分亲切。诗用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委婉蕴藉地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深重的动乱之感。
(范之麟)(类似词句)十年离乱后
【十年离乱后】《送韦员外还京》崔峒·唐
【十年离乱后】《病起遣怀十二首》彭孙贻·明末清初
【十年乱后重相见】《次韵答周尊师》王祎·元末明初
【十年离别后】《暨阳访翁斋堂不值》朱辂·清
【分离十年后】《辛丑六月初一日世鸿兄病逝广州其甥来告诗以哭之》傅子馀·近现代
【十年离乱有深忧】《虞美人》向子諲·宋
【十年离乱谩思家】《绿坡山居》尹廷高·元
【十年离乱成分首】《次韵齐子和山长过访》陈镒·元
【十年离乱今年甚】《感怀寄友人二首》刘崧·元末明初
【十年离乱良可叹】《和紫金庵晓上人韵》唐文凤·明
【十年离乱如不知】《忆昨行寄吴中诸故人》高启·明
【十年离乱昔同忧】《寄别何石人》释今覞·明
【离乱相依二十年】《刘汉水六十》陈恭尹·明末清初
【十年离乱常纷纷】《题岳父邹壮节公遗墨》华蘅芳·清
【十年未尽离乱】《水调歌头 去年中秋与黄达云有游湖之约,其夕雨作,达云过我,谈至午夜始去,不觉又一年矣感成此调,步东坡原韵,即寄达云》卢前·近现代
(类似词句)长大一相逢
【与我相逢已长大】《长句一首赠林琴南》陈衍·清末近现代初
【长大偶相逢】《街市小景与斯奋严霜同咏十首》陈永正·当代
(类似词句)别来沧海事
【别来幽事负沧洲】《九日寄邹子序》谢榛·明
【别来沧海孤舟月】《龟山禅寺赠僧柏庭》黄希武·宋
【沧海别来频积梦】《秋夜送王广文还延平》林鸿·明
【别来沧海东】《海上酬三峰诸友》王恭·明
【别来沧海时多梦】《寒夜有怀任子征何君选广州分寄》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别来陵谷成沧海】《赠李墨巢》黄清士·当代
(类似词句)明日巴陵道
【日暮忘却巴陵道】《君山》贾至·唐
【日暮巴陵道】《清平乐 巴陵有二乔墓,殆不足据,喜其亭槛轩朗,草树幽秀,聊为题之》文廷式·清
【日落巴陵道】《庚戌仲春因公乘传道出巴陵暮登岳阳楼感赋》汪为霖·清
【归舟明日毗陵道】《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唐
【计程明日毗陵道】《次萍居留别韵》贡性之·元末明初
【扁舟明日南陵道】《送罗季端学录二首》唐桂芳·元末明初
【孤舟明日毗陵道】《以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韵集古十四绝为户部白玢郎中题画》程敏政·明
【明日巴陵江上酒】《云溪驿》何景明·明
(类似词句)秋山又几重
【此去云山又几重】《揖舜自爪哇来访,联吟竟夕,余有“得句花间夜报钟”,意未尽,别后再寄》黄松鹤·近现代末当代初
【歌舞重翻又几秋】《登滕王阁二首》王庭圭·宋
【知在秋山第几重】《题冶城道士稽秋山卷》萨都剌·元
【秋山丛樾凡几重】《范宽秋林萧寺图》弘历·清
【行尽秋山路几重】《题顾超秋山无尽图》左宗棠·清
上一篇:与君相识初,洗耳聆雅言;景仰在沂水,荒唐非漆园;赋诗得深趣,洒落 | 原德 和陶诗 答庞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