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②,归时每日斜③。
--- 唐·皎然 寻陆鸿渐不遇

【按】① 一作:唯 ② 一作:出 ③ 一作:归来日每斜《升庵诗话》:
五言律八句不对,太白、浩然集有之,乃是平仄稳贴古诗也。僧皎然有《访陆鸿渐不遇》一首……虽不及李白之雄丽,亦清致可喜。《唐诗归》:
钟云:不遇之妙,在此二语,不须下文注明(“近种”二句下)。《才调集补注》:
默庵云:寻(首二句下)。不遇(“叩门”句下)。《唐诗快》:
只如未曾作诗,岂非无字禅耶?《唐诗摘钞》:
极淡极真,绝似孟襄阳笔意。此全首不对格,太白、浩然集中多有之。二公皆古诗手,不喜为律所缚,故但变古诗之音节而创为此体也。《碛砂唐诗选》:
与古意稍远。《唐三体诗评》:
上四句“寻”字,下四句“不遇”。诗至此都无笔墨之痕。《唐诗别裁》:
通首散语,存此以识标格。《说诗晬语》:
(五律)又有通体俱散者,李太白《夜泊牛渚》、孟浩然《晚泊浔阳》、释皎然《寻陆鸿渐》等章,兴到成诗,人力无与;匪垂典则,偶存标格而已。《诗境浅说》:
此诗晓畅,无待浅说,四十字振笔写成,清空如活。庙人五律间有此格,李白《牛渚夜泊》诗亦然。作诗者于声律对偶之馀,偶效为之,以畅其气,如五侯鲭馔,杂以蔬笋烹芼。别有隽味;苦多作,则流于空滑。况李白诗之英气盖世。此诗之萧洒出尘,有在章句外者,非务为高调也。《五七言今体诗钞》:
似孟公。《唐诗鉴赏辞典》: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吴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他和皎然是好友。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陆羽的新居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开始两句,颇有陶渊明“结庐在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
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才种上的,虽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这二句,自然平淡,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然后,诗人又去敲他的门,不但无人应答,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此时的诗人也许有些茫然,立刻就回转去,似有些眷恋不舍,还是问一问西边的邻居吧。邻人回答:陆羽往山中去了,经常要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回来。这二句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的后二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日斜”的“每”字,活脱地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和怪异的神态,这就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这首诗前半写陆羽隐居之地的景;后半写不遇的情况,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偏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都刻画出陆羽生性疏放不俗。全诗四十字,清空如话,别有隽味。近人俞陛云说:“此诗之萧洒出尘,有在章句外者,非务为高调也。”(《诗境浅说》)
(唐永德)(类似词句)野径入桑麻
【幽径入桑麻】《独坐》司空图·唐
【一径入桑麻】《水西别业新成》李云龙·明
【曲径入桑麻】《移家》吴未淳·近现代末当代初
(类似词句)近种篱边菊
【手种篱边菊】《咏种菊》张嵲·宋
【向种菊篱边】《摸鱼儿 和》许桢·元
【开轩爱种篱边菊】《挽诗》曹义·明
【篱边黄菊烦多种】《过苑仲仁庄居》薛瑄·明
【篱边种菊喜餐英】《山居》际醒·清
(类似词句)秋来未著花
【秋径归来未着花】《寄题刘东之园池》王韦·明
【秋早菰蒲未著花】《漫塘晚望》刘宰·宋
【未见秋来花便开】《滴滴金》史铸·宋
(类似词句)扣门无犬吠
【开门无犬吠】《宓公琴台诗三首》高适·唐
【敲门无犬吠】《闲游》蔡沆·宋
【夜静柴门无犬吠】《赠傅少府俊》童轩·明
【扣门惊犬吠】《夜到渔家》王恭·明
(类似词句)欲去问西家
【别刀去问西家沽】《市肆看刀》姚燮·清
【欲问东家看舞姝】《戏答圣俞》欧阳修·宋
(类似词句)归时每日斜
【归休每日斜】《春日退直呈禁署诸公》高启·明
【日斜马上斗归时】《题画鹌鹑》王称·明
上一篇:野外有一人,独立无四邻;彼见是我身,我见是彼身 | 唐·皎然 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