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八六网
风水 阴宅 八字 相学 生肖 取名 解梦 民间 本命年 老黄历 吉祥物 古诗词 古书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 | 魏晋·曹操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魏晋·曹操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 | 魏晋·曹操 观沧海
《国学网站》: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 夏门” 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乐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
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关于曹操东临碣石,过去多以为是北征乌桓去时的事,其实,这种看法与史实不符,不可置信。我们用《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来核对,曹操当时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上碣石的,因为去时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改道走徐无山那条小路前往辽西。“九月,公引自柳城还,……十一有至易水”,他应在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临碣石”、“观沧海”。至于碣石山位于现今何处,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或以为此山已沉入现今河北省乐亭县境的大海中,或以为就是现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不管怎样,在曹操登临时,它应是傍海一带较高的石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
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
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
悲秋意绪。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然而,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
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参见《古诗归》卷七钟惺评语)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么,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值得指出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
--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因作,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也不可能是纯客观的照相式制作。

另外,曹操现存二十余首诗,虽然用的都是乐府旧题,但内容却是全新的。沈德潜指出:“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古诗源》卷五)这在我国文学史
上,也是一个大胆的突破。这种重视反映现实生活,不受旧曲古辞束缚的新作风,大大推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发扬。曹操这个功绩,也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李文初)以下资料来源未详: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 ,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突入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风吹浪打,碣石山岿然不动。山高风急,激起诗人登高观海的万丈豪情。这豪情中蕴藏着诗人标领历史潮流,敢做敢为,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品格;凝铸着诗人不怕艰难险阻,傲视群雄,坚毅从容的军事家风采。满山繁茂的草木,让诗人看到了他中军帐内众多的贤能之士,勇猛之将;看到了他麾下摧枯拉朽的百万雄师;看到了屯田村落里军民欢庆丰收的热闹场面。瑟瑟的秋风,是战旗猎猎飘响;涌起的洪波,是战略决战取得胜利时,将士们冲破道道敌军防线的壮观场景。看着、想着,南征北战的艰辛;战乱不止,百姓未安,天下尚未统一的忧思;自己的作为仍有人非难、阻挠的孤愤……这时也涌上心头,诗人的思绪怎能不象大海一样汹涌澎湃、回荡激烈呢?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晚秋时节的碣石山上草木峥嵘、生机一片,得益于丰厚的水土保持。日月遨行太空、银河纵横天幕,这至大至刚、自强不息的伟大力量来自于包容万物的沧海。山,雄伟不失灵秀;海,壮阔不失厚重。刚柔相济、德威并举政治谋略的施展,“唯才是举”政策的推行,不也正如这山、这海么。有山一样的品格,有海一样的胸怀,必定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整首诗从字面上看都是在写自然景物,寄情抒怀不见踪迹。这既反映了诗人“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政治家风范,也反映出他以“大无”化生“大有”意境的高妙艺术手法。
海山秋色图令人心向神往,《观沧海》诗更令人诵之难忘。
(山东苍山一中 焦子栋)(类似词句)东临碣石

【东临碣石岸】《古意(二十首)》袁凯·元末明初
【东临碣石】《碣石篇观沧海》冯恩·明
【碣石东临海】《晚次峪口》金幼孜·明
【碣石东临海日寒】《送栾进士孔原使宣大》谢榛·明
【东临碣石】《望海潮 观猎》尤侗·明末清初
【东临碣石流漫漫】《读荔裳集安雅堂集感赋》毛奇龄·明末清初
【漫吟碣石东临句】《山海关》吕履恒·清
【东临碣石有遗篇】《浪淘沙令》毛泽东·近现代

(类似词句)水何澹澹

【积水何澹澹】《同盛眉庵携诸童子走湖干看山》张海珊·清
【天际水何澹澹】《风流子 江楼夜眺》文廷式·清
【江水何澹澹】《晨到阳朔》卢青山·当代

(类似词句)树木丛生

【树木丛生郁差错】《陌上桑》曹丕·魏晋

(类似词句)秋风萧瑟

【秋风萧瑟天气凉】《燕歌行二首》曹丕·魏晋
【秋风萧瑟白露团】《白纻歌九首》张率·南北朝
【秋风萧瑟静埃氛】《闻雁》卢汝弼·唐
【秋风冷萧瑟】《楚夕旅泊古兴》岑参·唐
【秋风自萧瑟】《枢密王左丞宅新菊》刘筠·宋
【秋风萧瑟引华旌】《御筵送李宣徽知真定府》司马光·宋
【秋风萧瑟海天凉】《游西湖天竺书所见成五绝句》刘才邵·宋
【秋风萧瑟行吟里】《邑人李子宽公绰以所著十说及论孟解相示极有可敬而老且贫只一子又丧之遂为无告之民复以诗见投览之悽然赠以八句》孙应时·宋
【南山秋风已萧瑟】《洛水》张耒·宋
【乱蝉萧瑟度秋风】《阅四家诗卷》戴复古·宋
【城外秋风已萧瑟】《七言西太乙宫致斋遣兴二首》沈遘·宋
【萧瑟秋风送雁回】《莫漕以莼羹荐杯》王十朋·宋
【秋风萧瑟净岩扃】《题惠山》潘正夫·宋
【秋风萧瑟助吟神】《次韵前人见寄二首》赵抃·宋
【秋风萧瑟赋归欤】《送王山人》谢薖·宋
【不应萧瑟为秋风】《九月晦日作四首》陆游·宋
【北邙萧瑟又秋风】《赠道友五首》陆游·宋
【秋风萧瑟吹草莱】《阳夏怀古》雷琯·金
【白杨萧瑟秋风悲】《北邙山歌》乃贤·元
【萧瑟秋风虚阁表】《赵子昂秋景》吴镇·元
【秋风亦萧瑟】《寄王宪使立夫》姚燧·元
【绿杨萧瑟飐秋风】《感旧》善住·元
【两台萧瑟秋风高】《题侍郎秋江捕鱼图》张翥·元
【青云萧瑟生秋风】《槐虫吟》李序·元
【碧玉萧瑟秋风寒】《题竹隐轩》陈樵·元
【天末秋风正萧瑟】《寄鹤年》戴良·元末明初
【秋风何萧瑟】《感怀八首》戴良·元末明初
【短衣萧瑟怕秋风】《归来》袁凯·元末明初
【秋风萧瑟天气凉】《送许编修归省》杨荣·明
【萧瑟秋风入画堂】《古薄命》何准道·明
【秋风莽萧瑟】《蜀山湖游太宰吴介肃公精舍感述》于慎行·明
【秋风萧瑟吹清商】《燕中感兴》冯时可·明
【秋风何萧瑟】《秋草鹡鸰诗送黄箴卿扶兄榇归闽 其四》叶春及·明
【秋风萧瑟韵冰弦】《登天中阁》周鉴·明
【萧瑟秋风古渡桥】《少年游 秋思》张大烈·明
【秋风苦萧瑟】《答钱功父》欧大任·明
【萧瑟秋风天雨霜】《秋风》欧大任·明
【萧瑟秋风怜庾信】《同吴约卿携酒访姚元白于慈仁寺因登毗卢阁得山字》欧大任·明
【萧瑟秋风自下帷】《竹西亭送沈二十八北游》欧大任·明
【秋风萧瑟荜门开】《伍舍人子谦朱计部子得见过得来字》欧大任·明
【萧瑟秋风吹】《夷门》欧大任·明
【秋风萧瑟过重阳】《西园赏菊》王恭·明
【秋风兮萧瑟】《秋风辞三阕》胡俨·明
【秋风萧瑟未须悲】《牙药馈雪湖因寄二绝》谢迁·明
【秋风萧瑟吹蚤寒】《食鲜鱼有感》谢迁·明
【静里秋风爱萧瑟】《和雪湖观打鱼有感之作》谢迁·明
【秋风正萧瑟】《石门山》殷云霄·明
【秋风萧瑟起千山】《感秋三首时洪都兵变予方种菊东篱有终焉之志因赋此诗》黄佐·明
【秋风一萧瑟】《晓》王宠·明
【萧瑟秋风散晚凉】《馆试秋夜闻砧》王格·明
【秋风正萧瑟】《大墓山哭亡弟造夫》罗洪先·明
【秋风忽萧瑟】《送郭仲亭还睢》汪镗·明
【秋风萧瑟吹我裳】《燕歌行》李攀龙·明
【萧瑟起秋风】《顾徵君家园诗八首 其三月光亭》林大春·明
【玉容萧瑟倚秋风】《题画月便面》林大春·明
【萧瑟秋风圯上书】《间行杂感二首》张煌言·明
【秋风正萧瑟】《与黎务光兄弟夜话》张家珍·明
【秋风萧瑟天气清】《秋月篇》罗万杰·明
【秋风萧瑟蒯缑湿】《送陆遂初山人归梁溪》闻启祥·明
【秋风萧瑟洒寒衣】《秋夜》韩上桂·明
【秋风自萧瑟】《五逝叹 张庶常天如 溥》陈子升·明末清初
【萧瑟秋风塞外凉】《感事四首》俞樾·清
【秋风萧瑟日西斜】《兴济口占题壁》刘传任·清
【秋风萧瑟走荒芦】《舟行杂咏六首》华蘅芳·清
【不信秋风最萧瑟】《秋郊口占》孙星衍·清
【秋风萧瑟】《清平乐》左锡璇·清
【那识江湖萧瑟有秋风】《虞美人 周服卿莲渚文禽图》席佩兰·清
【秋风萧瑟吹竹林】《秋夜听家季良志仁弹山居吟》张晋·清
【独立秋风共萧瑟】《题牧山画松》李锴·清
【离亭萧瑟动秋风】《出都留谢台中诸公》柯耸·清
【忍使秋风坐萧瑟】《赠冒圣农即送南归》程虞卿·清
【秋风萧瑟秋雨寒】《叶二十六元坊招饮城东酒垆赏菊》董鋆·清
【刚到秋风已萧瑟】《嫩凉》许斌·清
【秋风萧瑟动馀哀】《送家平仲之思州二首》陆士炜·清
【萧瑟秋风望久】《一落索 秋闺》陈滟·清
【萧瑟秋风怕凭吊】《秋感》陈锡金·清
【秋风萧瑟鬓如丝】《黄岩扬定夫前辈寄示感怀诗次韵奉答》黄绍弟·清
【秋风萧瑟响松杉】《吴大帝之ㄧ》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萧瑟秋风鸿雁天】《赠叶香》林朝崧·清末近现代初
【萧瑟秋风今又是】《浪淘沙令》毛泽东·近现代
【我怯秋风萧瑟】《水调歌头》刘凤梧·近现代
【萧瑟秋风落木哀】《挽王敬身先生》释木鱼·近现代末当代初
【秋风一萧瑟】《老病》吴未淳·近现代末当代初
【秋风忽萧瑟】《护河亭》吴金水·当代
【恍若秋风萧瑟里】《庚寅杂咏》张晓虹·当代
【也说秋风萧瑟】《金缕曲 《亚洲诗》序》范诗银·当代
【莫管秋风萧瑟】《金缕曲 成都夜饮》陈仁德·当代
【萧瑟秋风袭旧裳】《常州两当轩吊黄仲则》傅义·当代

(类似词句)洪波涌起

【洪波汹涌起鲸鲵】《海》史鉴·明
【洪波涌起】《金缕曲 联峰山魏武观海处》魏新河·当代

(类似词句)日月之行

【日月之行】《题松柏同春卷》李之世·明
【日月之行】《清官曲》胡云飞·当代

(类似词句)幸甚至哉

【幸甚至哉!】《步出夏门行 土不同》曹操·魏晋
【幸甚至哉!】《步出夏门行 冬十月》曹操·魏晋
【幸甚至哉】《龟虽寿》曹操·魏晋
【幸甚至哉】《独漉篇》郭翼·元
【幸甚至哉】《碣石篇观沧海》冯恩·明
【幸甚至哉】《步出夏门行四首 观沧海》王世贞·明
【幸甚至哉】《步出夏门行四首 十月》王世贞·明
【幸甚至哉】《步出夏门行四首 土不同》王世贞·明
【幸甚至哉】《步出夏门行四首 龟虽寿》王世贞·明
【幸甚至哉】《观沧海》魏裔介·清
【幸甚至哉】《龟虽寿》魏裔介·清

(类似词句)歌以咏志

【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 土不同》曹操·魏晋
【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 冬十月》曹操·魏晋
【歌以咏志】《龟虽寿》曹操·魏晋
【歌以咏志】《碣石篇观沧海》冯恩·明
【劳歌以咏志】《崤关行》杨慎·明
【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四首 观沧海》王世贞·明
【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四首 十月》王世贞·明
【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四首 土不同》王世贞·明
【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四首 龟虽寿》王世贞·明
【歌以咏志】《观沧海》魏裔介·清
【歌以咏志】《龟虽寿》魏裔介·清


上一篇: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 | 魏晋·陈琳 饮马长城窟
古诗词相关文章
投老不堪行路难,衰迟久合老田间;雪霜一意催蓬鬓,尘?多方污病颜 | 宋·彭汝砺 望云岭自古

投老不堪行路难,衰迟久合老田间;雪霜一意催蓬鬓,尘?多方污病颜 | 宋·彭汝砺 望云岭自古

投老不堪行路难,衰迟久合老田间;雪霜一意催蓬鬓,尘????多方污病颜;...

天水出名马,多称黄金羁;正值羌已和,边草复离离;乘肥固未失,所蕴 | 宋·梅尧臣 范殿丞通判

天水出名马,多称黄金羁;正值羌已和,边草复离离;乘肥固未失,所蕴 | 宋·梅尧臣 范殿丞通判

天水出名马,多称黄金羁;正值羌已和,边草复离离;乘肥固未失,所蕴不得施;主人本燕客,宁...

客里逢人日,羁留此独难;如何燕市月,犹作故乡看 |  清·刘泰 壬辰客人日

客里逢人日,羁留此独难;如何燕市月,犹作故乡看 | 清·刘泰 壬辰客人日

客里逢人日,羁留此独难;如何燕市月,犹作故乡看;...

五花密布生门出,三令重宣夙将听;划地岂能容贼窟,指天不许见妖星 |  宋·张齐贤 石将军南征

五花密布生门出,三令重宣夙将听;划地岂能容贼窟,指天不许见妖星 | 宋·张齐贤 石将军南征

五花密布生门出,三令重宣夙将听;划地岂能容贼窟,指天不许见妖星;醪投汉水期分饮,石削...

张齐贤

婚嫁劳我生,年来已粗毕;而何五岳游,虚愿未傥一;今年西笑之神京, | 清·沈德潜 舟行鲁齐境

婚嫁劳我生,年来已粗毕;而何五岳游,虚愿未傥一;今年西笑之神京, | 清·沈德潜 舟行鲁齐境

婚嫁劳我生,年来已粗毕;而何五岳游,虚愿未傥一;今年西笑之神京,愿上太山绝顶凌峥嵘;第...

两载狂歌越水滨,唾壶几缺醉时闻;竹枝自适巴人调,薤简何当卜氏文 |  明·游朴 欧桢伯杨肖韩

两载狂歌越水滨,唾壶几缺醉时闻;竹枝自适巴人调,薤简何当卜氏文 | 明·游朴 欧桢伯杨肖韩

两载狂歌越水滨,唾壶几缺醉时闻;竹枝自适巴人调,薤简何当卜氏文;已笑千金酬敝帚,只因...

持心平厚胜浇浮,仕路徊翔四十秋;政事每于谈笑办,交亲多向急难收 |  宋·朱长文 黄朝散挽诗

持心平厚胜浇浮,仕路徊翔四十秋;政事每于谈笑办,交亲多向急难收 | 宋·朱长文 黄朝散挽诗

持心平厚胜浇浮,仕路徊翔四十秋;政事每于谈笑办,交亲多向急难收;命由真宰随穷达,身在...

睡足起无事,开扃步中园;中园复何有,花草蔼已繁;飞红被行路,山鸟 | 宋·张耒 睡起效韦苏州

睡足起无事,开扃步中园;中园复何有,花草蔼已繁;飞红被行路,山鸟 | 宋·张耒 睡起效韦苏州

睡足起无事,开扃步中园;中园复何有,花草蔼已繁;飞红被行路,山鸟时一喧;时雨副耕稼,农...

古诗词知识图解
三阳新已换三阴,润泽才踰一寸深;无地得施调国手,惟天知有爱民心 |  宋·陆佃 依韵和查应辰

三阳新已换三阴,润泽才踰一寸深;无地得施调国手,惟天知有爱民心 | 宋·陆佃 依韵和查应辰

三阳新已换三阴,润泽才踰一寸深;无地得施调国手,惟天知有爱民心;霜毛一半浑如雪,玉貌...

生与众草生,不与众草荣;彼皆春争葩,兹独秋吐英;千叶共一萼,百蒂 | 宋·梅尧臣 咏苏子美庭

生与众草生,不与众草荣;彼皆春争葩,兹独秋吐英;千叶共一萼,百蒂 | 宋·梅尧臣 咏苏子美庭

生与众草生,不与众草荣;彼皆春争葩,兹独秋吐英;千叶共一萼,百蒂共一茎;幽亭耸扶疏,独...

乾坤纳纳知音少,岁月悠悠行路难;老我南山仍射虎,何人东海与持竿 |  元末明初·张以宁 次韵

乾坤纳纳知音少,岁月悠悠行路难;老我南山仍射虎,何人东海与持竿 | 元末明初·张以宁 次韵

乾坤纳纳知音少,岁月悠悠行路难;老我南山仍射虎,何人东海与持竿;风前薜荔秋衣薄,露下...

大通驿前大江满,星槎有路通交州;川云映水白可染,浦树过雨青欲流 |  明·林弼 舟中次熙阳编

大通驿前大江满,星槎有路通交州;川云映水白可染,浦树过雨青欲流 | 明·林弼 舟中次熙阳编

大通驿前大江满,星槎有路通交州;川云映水白可染,浦树过雨青欲流;奉诏汉臣愧陆贾,能诗...

落落孤标气吐虹,青云指日黑头公;两行粉字平生尽,一曲龙吟万事空 |  宋·李昭玘 无咎哀辞二

落落孤标气吐虹,青云指日黑头公;两行粉字平生尽,一曲龙吟万事空 | 宋·李昭玘 无咎哀辞二

落落孤标气吐虹,青云指日黑头公;两行粉字平生尽,一曲龙吟万事空;夹路衣冠如昨日,故园...

杳霭何惊目,鲜妍欲荡魂;向人无限思,当昼不胜繁;浩露晴方浥,游蜂 | 宋·晏殊 海棠 其二

杳霭何惊目,鲜妍欲荡魂;向人无限思,当昼不胜繁;浩露晴方浥,游蜂 | 宋·晏殊 海棠 其二

杳霭何惊目,鲜妍欲荡魂;向人无限思,当昼不胜繁;浩露晴方浥,游蜂暖更喧;只应春有意,留...

吾老懒读书,得閒尝窥园;爱此千树雪,高低不胜繁;冲风掠之去,颇已 | 宋·张耒 窥园

吾老懒读书,得閒尝窥园;爱此千树雪,高低不胜繁;冲风掠之去,颇已 | 宋·张耒 窥园

吾老懒读书,得閒尝窥园;爱此千树雪,高低不胜繁;冲风掠之去,颇已随沙尘;感之可奈何,我...

天翠秋晖清复清,江山回合处开城;霸图实始周熊绎,骚怨空传汉贾生 |  清·钱载 长沙

天翠秋晖清复清,江山回合处开城;霸图实始周熊绎,骚怨空传汉贾生 | 清·钱载 长沙

天翠秋晖清复清,江山回合处开城;霸图实始周熊绎,骚怨空传汉贾生;岳麓寺头书拟读,湘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