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 宋·周邦彦 西河 金陵(大石调)

此词系隐括刘禹锡《石头城》和《乌衣巷》二诗而成。词中咏史情古,抒情寄慨,以铺写景物抒发人事代谢古今沧桑的感慨。作者在词中化用前人诗句为己所用,以己笔写己情,把刘禹锡原诗中生动具体的形象——山川、草木、风潮、月、燕等,融入自己的感触。用“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体,从容不迫地一一道来,使人更觉真实可感。
上片一开始就突兀横空而出,点明六代故都金陵是一个“佳丽地”,这一句是从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中来,既切金陵,又令人浑然不觉。结尾却又言简意赅的描写燕子的呢喃话旧,时间、地点是在“斜阳里”的故都。以繁华始,以萧瑟终,全词情景的基调就这样显示了。经过词人运用了峰回路转、若断若续的手法,金陵的一幅沧桑图景刻画得深切感人 。陈廷焯评周邦彦有云:“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 ,正是顿挫之妙。”(《白雨斋词话》卷一)顿挫的特色,在这篇怀古词中最为明显。作者在怀古,着眼点是六朝旧事,历史兴亡之感总括于“南朝感事谁记 ”一句中。下面分别作点染。“山围”四句化用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诗意。“莫愁艇子曾系”从古乐府《莫愁乐》“艇子打两桨 ,催送莫愁来”句中化出,也切合金陵之地。曾经系过曾愁佳丽的游艇,断崖倒树,触目荒凉,“空余旧迹”。接着,词人化用刘禹锡“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境,伤心东望,淮水苍茫,不禁回想起昔时盛事,如酒帘飘飘,乐鼓咚咚,当时长街的一片喧闹景象,如今“酒旗戏鼓甚处市 ”这正是续而又断 。最后,词人化用了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的诗境 ,借燕子的诉说兴亡,表现了“盛事 ”也许仍然可记,“旧迹”也许仍然可凭。这便是断而再续。
词的第二部分以密为主,在前面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勾勒 :“从前面围绕“故国”的山峰,引出了后面的“断崖树”,以至想象中的“莫愁艇子”;从前面的“清江”,引出后面的“淮水””再从前面的孤城”,引出后面的雾中“ 半垒”和月下“女嫱”。镜头渐次拉近,到了第三部分 ,画面突出的就只是特写镜头:一对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正在相对呢喃。小小飞禽的的对话,可以说刻画入微,密而又密。“相对”,是指燕子与燕子相对,尽管它们的呢喃本无深意,然而在词人听来看来,却为它们的“不知何世”而倍增兴亡之感。
此词与王安石《桂枝香》堪称双璧,为怀古词中的佳作。全词不直写历史事件,不加些许议论,纯以景写情 。作者写景时疏密相间 ,既有乌瞰,又有特写;既有远景、中景,又有近景,整首词疏朗而又细密,艺术效果极佳。(类似词句)山围故国绕清江
【千载江山围故国】《凤凰台为御史大夫易释董公同赋》萨都剌·元
【千古江山围故国】《招隐首山分韵得生字》萨都剌·元
【偏爱江山围故国】《五十生朝自寿》陆深·明
(类似词句)怒涛寂寞打孤城
【潮打孤城寂寞还】《浙江亭和徐雪江》汪元量·宋末元初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满江红 金陵怀古》萨都剌·元
(类似词句)莫愁艇子曾系
【莫愁艇子系何处】《秋夜杂兴二首》黄哲·元末明初
【莫愁艇子系斜曛】《金陵五题 莫愁湖》熊盛元·当代
【莫愁艇子曾携】《高阳台 长乐渡》庄棫·清
(类似词句)夜深月过女墙来
【夜深还过女墙来】《金陵五题 石头城》刘禹锡·唐
【夜深和月过溪来】《山园小梅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十四诗》赵时韶·宋
(类似词句)酒旗戏鼓甚处市
【戏鼓酒旗纷一市】《玉楼春 与缵之清华志华游开元寺》章士钊·当代
(类似词句)想依稀王谢邻里
【认依稀王谢旧邻里】《莺啼序 重过金陵》汪元量·宋末元初
【王谢依稀邻里】《齐天乐 偕夏臞翁登市楼下瞰》杨玉衔·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燕子不知何世
【燕子不知人世改】《杨柳枝》周岸登·清末近现代初
【燕子不知世改】《风入松 题枝巢主人楼台梦影图》张伯驹·近现代末当代初
【不知燕子栖何处】《西圃》潘氏(裘致中妻)·明
【不知燕子归何处】《蝶恋花》李慎溶·清
【不知燕子归何处】《烛影摇红 题拔可令妹李稚青花影吹笙室填词图,即用其原作集成一解》朱祖谋·清末近现代初
上一篇:饮罢浮蛆聊隐几,醒来扪虱谩看书;风清襟袖凉无限,云晚溪山画不如 | 宋·邓深 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