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 宋·周邦彦 瑞鹤仙 高平

此词写于作者逝世前不久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时,表达了词人晚年深沉的忧患之感。词中先写酒醒后的追叙,然后写作者扶残醉以赏花,最后以东风无情,引出流光易逝之慨叹。
首句“悄效原带郭”作一四句法,于“悄”字处略顿 ,作为“领字”。前三句描写的是:效外的原野映带着城郭 ,漫长的道路通向远方,客人描摹景象,也传达心情 。行人离去 ,若有所失,作者感到“悄然”,觉得心里空荡荡荡的。“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 ,孤城阑角 。”写孤城落旧,借以抒发惜别之情。
作者把落日斜晖称作“ 馀红”。造语颇为新颖,又用移情手法,说斜阳对城楼上的一角栏杆恋恋难舍,迟迟不忍敛去它那微弱的光影。这样描写,就把作者的主观感情扩展开来,使得那种由送别而产生的依恋之情,一并笼罩于周围的客观景之上。于是主客融为一体 ,全都沉浸在离愁别绪之中。下面 ,笔锋转向人物 ,描写陪同送行的歌妓。“凌波步弱”是说她感到劳顿 。化用曹植《 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过短亭 、何用素约 ”,是因她“步弱”而须小憩,因小憩而“过短亭”,因“过短亭。而遇“流莺”。故下有流莺劝我 ,重解绣鞍 ,缓引春酌 ”之事。“流莺 ”者即作者相识的另一歌妓。短亭巧遇,“何用素约 ”意即不用预先约好而“意外遭逢”。即相逢,因之应“流莺”之劝,又再下马饮酒。
下片写次日酒醒以后的情况,笔致更加摇曳多姿。“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活画出乍醒时的惺忪迷茫心态。昨日之事,隐约记得,但并不十分清晰 。什么时候来到这里?谁扶着自己上的马?想来都觉恍恍惚惚 。待到“惊飙动幕”,一阵狂风吹动窗帏,也吹走了几分醉意,似乎清醒多了,但“残醉”仍未消尽。“扶残醉,绕红药”,流露着对春光的深切依恋之情 ,有这样的深情,才能与下文的“叹”字连接得上,而“东风何事又恶”则紧承上文的“惊飙”二字,这种谨严缜密的结构,也是周邦彦词的一个特点。结句荡开一笔,把烦恼抛到一旁,求得自我宽解。“任流光过却”,也包含着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 先是惊叹春将归去 ,继而又对年华虚度感到惋惜,最后觉察到感慨悲伤之无济于事,才说“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则含有退而求其次的意思,作者的内心深处,似乎还有更高的理想追求,但在求之不得的情况下 ,也只好以此聊自宽慰了。“洞天”,是借用仙家字眼 ,把自己暂时休憩的北里青楼(“朱阁”)称作仙人的福地洞天。“犹”和“自。用来表达复杂的心情和委婉的语气。
此词章法上直叙中有波澜,顺叙中插逆转,结构精巧,波澜起伏,词人善用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均有所指。词之上片写郊外送客,驿亭春酌;下片写酒后赏花,感时抒情。整首词以“扶残醉”为转折,把醒后追叙和惜花寄慨巧妙结合起来,层层铺叙,步步腾挪 ,纵横交错,回环曲折,写景含情,耐人寻味,委婉的表达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迟暮之悲。(类似词句)悄郊原带郭
【带郭郊原落日沈】《北郊醉酒谭希吕掖归明晨走笔》李洸·近现代
(类似词句)凌波步弱
【凌波步弱】《金人捧露盘 水仙花》高观国·宋
【淩波弱步】《过秦楼 后溪连雨新渌平桥一楼卧临城西陂船舫皆从几案间过晚霁见月水光花影澹然空寒有怀丁酉秋石壁山望湖台夜游流连光景动踰岁时属景不自知其词之凄异也》郑文焯·清
【微步凌波弱】《蝶恋花》陈匪石·清
【凌波步弱】《渡江云 次清真韵》温树校·近现代
【奈凌波步弱】《高阳台 郭介子自蜀中倚声见怀赋报》詹安泰·近现代
(类似词句)有流莺劝我
【枝上流莺啼劝我】《江城子》康与之·宋
【流莺劝我花间醉】《高阳台 和沤尹社作韵,我非社中人也》况周颐·清
【流莺劝我惜春闲】《西江月》赵尊岳·近现代末当代初
【垂柳外常有流莺过我】《洞仙歌 初夏舫斋即事》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上马谁扶
【阿谁扶上马】《杂曲歌辞 醉公子》李白·唐
【知是阿谁扶上马】《玉楼春》晏几道·宋
【谁扶上马】《芰荷香 金陵》朱敦儒·宋
【谁扶将军上马行!】《悲信丰》钱澄之·清
【上马谁扶】《少年游 次周清真韵四首》吴湖帆·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东风何事又恶
【何事东风日又狂】《大风绝句二首》晁说之·宋
上一篇:群壑开还合,浓云锁几重;乱流奔石濑,遥翠袭岩松;鸟语深林答,蚕丛 | 清·林占梅 双溪山登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