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③被春催。
--- 唐·曹松 南海旅次

【按】① 一作:逢 ② 一作:带 ③ 一作:向《瀛奎律髓》:
后四句平正。《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忽然快翻“远望当归”旧语,成此斩新,妙!起言彼远望当归,自是不复求归人语,今我直欲真归,故更不敢上此高台也。三四极写南海之远,言彼空空之书,尚自难来,我累累之身,如何得去,正是不敢登台之缘故也(首四句下)。五六写通夜不寐神理如画,此非只一夜,乃是夜夜也。“心”即思归之心,言年年春初,纷纷乱发,故曰“似百花”“被春催”也(末四句下)。《唐诗摘钞》:
起将“远望可以当归”语,突然翻过一层,便觉旅怀诗斩然新特。结云花当春而思发,人当春而思归,故心之不闲与花无异者也。《唐诗成法》:
“正当”、“谁道”承“不易裁”,最得神味。前四皆写情,五六写景,既切题,景中有情。七八写归心,结全篇。句雅意远,晚唐所少。声调高亮,结不衰飒,尤难得。《网师园唐诗笺》:
情词斐亹。《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起得峭拔,接得遒健,后四句亦称。《唐诗鉴赏辞典》:
曹松是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流落在今福建、广东一带。这首诗就是他连年滞留南海(郡治在今广东广州市)时的思归之作。
作者以翻腾起伏的思绪作为全诗的结构线索,在广州的独特地理背景的衬托下,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
首联“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从广州的著名古迹越王台落笔,但却一反前人的那种“远望当归”的传统笔法,独出心裁地写成“忆归休上”,以免归思泛滥,不易裁断。如此翻新的写法,脱出窠臼,把归思表现得十分婉曲深沉。金圣叹称赞这两句“忽然快翻‘远望当归’旧语,成此崭新妙起”(《圣叹批唐诗》甲集),是说得不错的。
颔联“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南海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他收不到家书的沮丧心情。言外便有嗟怨客居过于边远之意。李煜的“雁来音信无凭”(《清平乐》),是写见雁而不见信的失望;而曹松连雁也见不到,就更谈不上期待家书了,因此对句用“谁道有书来”的反问,来表现他的无限懊恼。
颈联“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展示了日复一日唤起作者归思的凄清景色。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这一联的描写使我们想起唐诗中的有关诗句:“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武元衡《单于晓角》);“回潮动客思”(李益《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看来,在唐人心目中,明月、晓角、残潮,都是牵动归思的景色。如果说,李白的《静夜思》写了一时间勾起的乡愁,那么,曹松这一联的景色,则融进了作者连年羁留南海所产生的了无终期的归思。
归思这样地折磨着作者,平常时日,还可以勉强克制,可是,当新春到来时,就按捺不住了。因为新春提醒他在异乡又滞留了一个年头,使他归思泉涌,百感交集。“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形象地揭示出羁旅逢春的典型心境,把他对归思的抒写推向高潮。句中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归心,进而表现每到春天他的心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那就象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不由自主。想象一下号称花城的广州,那沐浴在春风里的鲜花的海洋,我们不禁为作者如此生动、独到的比喻赞叹不已。这出人意表的比喻,生动贴切,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写到这里,作者的南海归思在几经婉转之后,终于得到了尽情的倾吐。
这首诗在艺术上进行了富有个性的探索,它没有采用奇特的幻想形式,也没有采用借景抒情为主的笔法,而是集中笔墨来倾吐自己的心声,迂曲婉转地揭示出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细微的思想感情,呈现出情深意曲的艺术特色。
(徐燕)(类似词句)忆归休上越王台
【忆归休上越王台】《闲居感兴六首》江源·明
【忆归休上粤王台】《忆归》韩殷·明
【驱车忆上越王台】《去岁往长乐劝学,今闻学堂已开,喜而有作》丘逢甲·清
(类似词句)归思临高不易裁
【归思临高不易裁】《代和韵》释绍嵩·宋
(类似词句)为客正当无雁处
【为客正逢无雁处】《南乡子》朱祖谋·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故园谁道有书来
【故园谁道有书来】《旅秋》黎景义·明
(类似词句)心似百花开未得
【心似百花开未得】《南乡子 春情》董元恺·清
上一篇:戎马中原鬓已华,一麾迢递向天涯;荒城白屋犹征税,故国青山更别家 | 明·顾璘 独吟 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