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色满墙寻①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
--- 唐·郑谷 中年

【按】① 一作:思《后村诗话》:
郑谷《送人下第》云:“吾子虽云命,乡人懒读书”,七言云:“愁破方知酒有权”,皆有新意。《近体秋阳》:
凄婉奇逸。“寻”、“忆”二字,细析驯稳,透入旅情,而终不露。“寻”字痴而奇,收结轻浅风逸,非得真趣于此道者不能。《载酒园诗话又编》:
《中年》:“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寄杨处士》:“舂卧瓮边听酒熟,露吟庭际待花开。”皆入情切景,然终伤婉弱,渐近宋元格调。吾尤恨其“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何遽作此老婢声!《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人到中年后的一些感受。郑谷当时寓居长安,面临着新春的到来。漠漠秦云(长安旧属秦地),淡淡天色,正是西北春天的典型景象。望见这个景象,诗人自然会想到,又一个春天降临人间。但随即也会浮起这样的念头:跟着时光推移,自己的年岁不断增添,如今是愈来愈品尝到中年的滋味了。
中年,往往是人的一生中哀乐感受最深切的时候。青春已逝,来日几何,瞻前顾后,百感交集。诗中不作过多的描述,只是抓住对花无语、借酒浇愁两个细节,就把那种思绪满怀的复杂心理状态烘托出来了,笔墨经济而又含蓄。
那么,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呢?底下一联为我们略作提示。“故第”,即旧时的住宅。寻找故第,只见苔色满墙,斑驳难认,意味着追怀平生,遗踪恍然。“春田”,指家乡的农田。由连夜雨声,触发起春田的忆念,暗示要弃官归隐,安度余生。上句是回顾,下句是展望,正体现了人到中年时的典型思想活动。作者借故第、春田、苔色、雨声等事物反映出来,形象鲜明而又富于概括力。
然而,往事既不可追,来日也未必可期;现实的处境一时难以摆脱,衰迟的年华更无情地逐日而去。在这样的矛盾交织之中,除了翻出旧诗稿来修改几遍,琢磨一下自己作诗的技巧,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排遣心头的烦恼呢?结末两句表面说的“自喜”,实际是在年事虚长、无所作为情况下的自我安慰。透过外在的平静气氛,分明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强自压抑下的无聊索寞心绪。
郑谷的诗以轻巧流利见称,反映生活面不广,从本篇也可以得到验证。此诗涉及中年的苦闷,虽不无时代政治的投影,而主要仍限于个人的感兴,社会意义不大。但文笔清新,思致宛转,尤善于用简炼明白的语言表达凝蓄深沉的情思,在其作品中亦属上乘。
(陈伯海)(类似词句)漠漠秦云澹澹天
【澹澹波光漠漠天】《出郭小园》梁有誉·明
(类似词句)新年景象入中年
【新年景象又从头】《丁酉元日》多隆阿·清
(类似词句)情多最恨花无语
【情多最恨花无语】《五十自寿集唐五十首》瞿士雅·清
【少年最恨花无语】《看菊东村》倪光·明
(类似词句)愁破方知酒有权
【愁破方知酒有功】《秋兴》施远恩·清
(类似词句)苔色满墙寻故第
【苔色满墙思故第】《谪官后咏怀一首》童轩·明
(类似词句)衰迟自喜添诗学
【衰迟自喜添诗学】《南山书怀》释绍嵩·宋
(类似词句)更把前题改数联
【更把前题改数联】《咏梅五十首呈史尚书》释绍嵩·宋
上一篇:怀归每恨到家迟,迟速乾坤自有期;孤馆天留三日榻,片时风利一帆飞 | 明·李一夔 寓白沙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