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①川多鼓鞞。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 唐·杜甫 暮归

【按】① 一作:洛《瀛奎律髓》:
自是一种骨格风调,又自是一种悲壮哀惨。《诗薮》:
(老杜七律)“昆明池水”、“风急天高”、“老去悲秋”、“霜黄碧梧”,篇中化境也。《唐诗归》:
谭云:妙在能宕。钟云:拗体不难于老,而难于细;不难于宕,而难于深。又妙在不可入歌行。钟云“黄”、“碧”、“白”三字安顿得好(首句下)。钟云:清矫(“谁家捣练”句下)。《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刘辰翁曰:古乐府少及。陆时雍曰:三、四语入《骚》意。周启琦:写景描情,神情骨秀,如天半芙蓉,削青天而独出。《瀛奎律髓汇评》:
冯舒:此等真正惟老杜能之。何义门:去住两乖,经日行,不知所出。从“暮”字直叙起,却用“明日”二字,显出笔力奇变。“暮”字反收,笔力与胸襟相副。纪昀:三、四神来。无名氏(乙):起语生造出奇,三、四戌削高亮,结处凄紧,殊难再读。此“旲体”中苍郁清急之音也。冯班:妙极,势甚阔。《杜诗详注》:
申涵光曰:作拗体诗,须有疏斜之致,不衫不履,如“客子入门月皎胶”及“落日更见渔樵人”,语出天然,欲不拗不可得。而此一首,律中带古,倾欹错落,尤为入化。又曰:“霜黄碧梧白鹤栖”,一句中用三个颜色字,见安插顿放之妙。毛奇龄曰:杜律拗体,较他人独合声律,即诸诗皆然,始知通人必知音也。《茧斋诗谈》:
“霜黄碧梧白鹤栖”,三色作一句,不见堆砌。《增订唐诗摘钞》:
朝出于斯,暮归于斯,南渡不可,北归不能,年老客居失意,可胜道哉。起一“复”字,结一“还”字,见日日如是,皆无可奈何之词。卢世?曰:《崔氏东山草堂》、《暮归》、《晓发公安》三首皆拗调,诗之绝佳者。“霜黄碧梧”,全首矫秀,原是悲诗,却绝无一点悲愁溽气犯其笔端,读去如《竹枝》乐府。《唐诗归折衷》:
唐云:虚用“黄”字,便见秋色。吴敬夫云:矫健。《杜诗镜铨》:
邵云:拗体高调,未许时手问津。《笺注唐诗》:
“还”字伤心欲绝(“明日看云”句下)。《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三、四承足一、二。月皎则梧、鹤弥见,风凄则乌、树倍哀。上下回环,用意乃密。结因暮归而预道明日,亦复有致。《昭昧詹言》:
起四句,情景交融,清新真至。后四句叙情,一气顿折,曲盘瘦硬,而笔势回旋,顿挫阔达,纵横如意,不流于直致,一往易尽,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矣。《唐宋诗举要》:
方虚谷曰:拗宇诗在老杜七言律诗中谓之吴体。老杜七言律一百五十九首,而此体凡十九出。不止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没,虽拗字愈多而骨格愈峻峭。步瀛案:吴体与拗字诗有别,拗字有一定之法,仍自入律,若吴体则拗字甚多,非律所能限,而音节仍自和谐,又不得入之古诗,即吴体也。(类似词句)城上击柝复乌啼
【城上乌啼稀击柝】《戊子元旦》钱澄之·清
【城上乌啼击刁斗】《白云楼歌四叠次文质韵》顾瑛·元
(类似词句)谁家捣练风凄凄
【谁家捣练风凄凄】《寄孙元忠》孔平仲·宋
【谁家捣练风凄凄】《胡笳曲 十四拍》文天祥·宋
【谁家捣练风凄凄】《胡笳十八拍 第十五拍》李纲·宋
【谁家砧杵风凄凄】《捣衣词》刘文翰·清
【风月谁家捣练】《和人二首》释德洪·宋
(类似词句)北归秦川多鼓鞞
【北归秦川多鼓鼙】《胡笳曲 十四拍》文天祥·宋
(类似词句)年过半百不称意
【年过半百不称意】《胡笳曲 十八拍》文天祥·宋
【年过半百不称意】《鹧鸪天 春感集杜》张伯驹·近现代末当代初
【半百年过意不如】《生日志感》尤侗·明末清初
【年过三纪不称意】《走笔谢高秘书送示诗文》苏泂·宋
【年过六十不称意】《寓江西建昌除夕》梁应高·明
【年过六十不称意】《呈鼎湖契和尚》成鹫·明
(类似词句)明日看云还杖藜
【明日看花还杖藜】《月夕看梅》德祥·元末明初
【看云还杖藜】《题太平别业》谢士元·明
【明日杖藜还复寻】《游胡少尹竹墅》戴冠·明
【明日看梅可杖藜】《庚寅人日小集即事》钱谦益·明末清初
上一篇:舞雩童子亦同游,陋巷高贤得自求;汉老岂非徐孺子,宋人何独薛居州 | 明·陈献章 得邓俊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