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潼关吏,修关(一作筑城)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踰。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一作大)人视要处,窄(一作穿)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一作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一作莫)学哥舒。
--- 唐·杜甫 潼关吏

【题注】安禄山兵北,哥舒翰请坚守潼关。明皇听杨国忠言,力趣出兵。翰抚膺恸哭而出,兵至灵宝溃,关遂失守。引用典故:百万化鱼 一夫当关《唐诗品汇》:
王深父云:此诗盖刺非其人则举关以弃之,得其人虽旧险亦足恃。《孟子》所谓“地利不如人和”也。《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吴山民曰:“艰难”二句,结上起下,结致伤时事。夫设险备患而一战失之,哥舒其可逃责耶!周珽曰:老杜“三吏”、“三别”等篇,情理切实。玩其抚膺流涕之言,不必向苦海中所(作)狮子吼,人人自生菩萨慈悲念者。且选锋命彀,不失毫芒;而转韵处更觉词清于骨。信非煮字为粮、餐古为液者不能举腕。《杜诗详注》:
卢元昌云:此诗眼目,在“胡来但自守”一句。其云“修关还备胡”,是叹“焦头烂额”后,为“曲突徙薪”计也。《茧斋诗谈》:
“三吏”、“三别”,乃乐府变调,倾吐殆尽,而不妨其厚,爱人之意深也。此用意妙诀。《读杜心解》:
起四句,虚笼筑城之完固。中十二句,详述问答之语,神情声口俱活……末四句,乃作者戒词。《唐宋诗举要》:
吴北江曰:起势斗峻。李子德曰:以叙述为议论,自见手笔。《唐诗鉴赏辞典》:
乾元二年(759)春,唐军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大败,安史叛军乘势进逼洛阳。如果洛阳再次失陷,叛军必将西攻长安,那么作为长安和关中地区屏障的潼关势必有一场恶战。杜甫经过这里时,刚好看到了紧张的备战气氛。开头四句可以说是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关防的总写。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草草”,劳苦的样子。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诗人无限赞叹的心情。放眼四望,沿着起伏的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显示出一种威武的雄姿。这里大城小城应作互文来理解。一开篇杜甫就用简括的诗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所给予他的总印象。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这两句引出了“潼关吏”。胡,即指安史叛军。“修关”何为,其实杜甫是不须问而自明的。这里故意发问。而且又有一个“还”字,暗暗带出了三年前潼关曾经失守一事,从而引起人们对这次潼关防卫效能的关心与悬念。这对于开拓下文,是带关键性的一笔。
接下来,应该是潼关吏的回答了。可是他似乎并不急于作答,却“要(yāo邀)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从结构上看,这是在两段对话中插入一段叙述,笔姿无呆滞之感。然而,更主要的是这两句暗承了“修关还备胡”。杜甫不是忧心忡忡吗?而那位潼关吏看来对所筑工事充满了信心。他可能以为这个问题不必靠解释,口说不足为信,还是请下马来细细看一下吧。下面八句,都是潼关吏的话,他首先指看高耸的山峦说:“瞧,那层层战栅,高接云天,连鸟也难以飞越。敌兵来了,只要坚决自守,何须再担心长安的安危呢!”语调轻松而自豪,可以想象,关吏说话时因富有信心而表现出的神采。他又兴致勃勃地邀请杜甫察看最险要处:老丈,您看那山口要冲,狭窄得只能容单车通过。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八句,“神情声口俱活”(浦起龙《读杜心解》),不只是关吏简单的介绍,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一种“胡来但自守”的决心和“艰难奋长戟”的气概。而这虽然是通过关吏之口讲出来的,却反映了守关将士昂扬的斗志。
紧接关吏的话头,诗人却没有赞语,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为什么呢?因为诗人并没有忘记“前车之覆”。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地方。三年前,占据了洛阳的安禄山派兵攻打潼关,当时守将哥舒翰本拟坚守,但为杨国忠所疑忌。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关督战。哥舒翰不得已领兵出战,结果全军覆没,许多将士被淹死在黄河里。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尽,深深觉得要特别注意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避免重蹈复辙。“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慎”字意味深长,它并非简单地指责哥舒翰的无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触及了多方面的历史教训,表现了诗人久久难以消磨的沉痛悲愤之感。
与“三别”通篇作人物独白不同,“三吏”是夹带问答的。而此篇的对话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关吏的话一结束,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而守关的唐军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其中“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两句又格外精警突出,塑造出犹如战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力量。
(余恕诚)(类似词句)士卒何草草
【吏卒何草草】《次韵陈溪山棕履二首》虞集·元
【戎卒何草草】《壬辰闰三月初三日銈弟归因录其语奉呈楚金诸君子》郭钰·元末明初
【战士何草草】《承邓子益黄树之作依韵奉答》刘崧·元末明初
(类似词句)大城铁不如
【大城铁不如】《京湖两淮第二十七》文天祥·宋
【新筑坚城铁不如】《安庆南城寄贺守帅余廷心、郡守韩公懋》张昱·元末明初
(类似词句)借问潼关吏
【关吏不劳重借问】《题潼关兰若》皮日休·唐
【津头关吏借问】《忆旧游 辛丑除夕,溯江至十二圩大兄官舍度岁》沈曾植·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要我下马行
【我行入门始下马】《上元节假日方奉常李明府过饮得裘字》欧大任·明
(类似词句)为我指山隅
【为我停车华山隅】《二华篇》宗臣·明
【为我指山楼】《崇州白塔寺谒果平法师》潘乐乐·当代
(类似词句)连云列战格
【连云列战格】《陈元礼奉诏徵彭处士于崇安却归永嘉省亲还京师抚事感时因集杜少陵诗四十韵奉赠》王祎·元末明初
【战格连云胡骑满】《再用前韵四首》孙觌·宋
【战格连云家万里】《题临川孝义寺壁二首》孙觌·宋
【战格连云如拉朽】《赠裕州防禦》杨弘道·元
【战格连云盱骇瞩】《题金齿安边定远楼》王景常·明
【连云战格控黔中】《读余玠遗爱碑》何乔新·明
【连云战格鸟飞难】《有感》毛澄·清
【连云战垒列崔嵬】《潼关》成书·清
(类似词句)飞鸟不能踰
【飞鸟不能踰嶂外】《赋得远色有诸岭限二萧》查慎行·清
【飞鸟不能鸣】《哭殷遥》王维·唐
【飞鸟不能渡】《武溪歌》无名氏·宋
【飞鸟不能过】《五言蓬莱山送徐仲微赴蓬莱令》沈遘·宋
【飞鸟临之回翔不能留】《吕梁行》祝允明·明
【飞鸟不能止】《游天门关》袁宏道·明
【飞鸟不能过】《潼关》王庭·明末清初
【飞鸟不能度】《题王原祁松壑流泉小景》弘历·清
【飞鸟不能上】《登穹窿绝顶望震泽同蒋香山作》周孝学·清
【飞鸟不能渡】《入终南山》赵福云·清
(类似词句)胡来但自守
【胡来但自守】《扬州第二十六》文天祥·宋
(类似词句)艰难奋长戟
【艰难奋长戟】《刘监簿第一百二十九》文天祥·宋
(类似词句)万古用一夫
【自古用一夫】《入创阁》张问陶·清
(类似词句)百万化为鱼
【百万化为鱼】《祥兴第三十四》文天祥·宋
【百万皆为鱼】《咏史》刘攽·宋
【寿春百万为鱼鳖】《悲台城》黄淳耀·明
【百万为鱼鳖】《哀淮人》严允肇·清
【百万为鱼悲淮甸】《梁台城歌》王安修·清
【苍生百万化鱼肉】《常州天庆观画龙二世传仙笔一点睛乘雷电飞去一经兵火亦不复存》俞德邻·宋
【百万化鱼肉】《贫女吟八解》郑善夫·明
【化为百万粮】《穗石洞天即五仙观仙各持一谷傍各立一石则五羊也》陈谟·元末明初
【化为蝴蝶百万飞竛竮】《罗浮蝴蝶歌》朱昆田·清
(类似词句)慎勿学哥舒
【慎勿学哥舒】《示蔡天启三首》王安石·宋
上一篇:造朝敢不戒期程,鼍鼓明朝又趣行;好趁雪晴同访古,东屯诗老旧知名 | 宋·程公许 夔门邂逅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