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
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 宋·张炎 甘州/八声甘州 寄李筠房

词产生时,最初只言花前月下,离愁别绪,被世人称为艳词。而秦观独创一格,“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使词别有洞天。此径一开 ,后人纷纷仿效。张炎的这首词就可称为是将家国身世之感 “打并入”友情之作。李筠房南宋浙江湖州人,张炎的友人。宋时两人情趣相投,时常相聚,而宋亡国后两人天隔一方。此词即是张炎寄词隐遁山中的老友,勉以梅花相,共保岁零贞洁。
词的上片写登高望景并由此而生的思友及自伤之情。“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写远望之景。水中的荷花被暮云所蔽,显得朦朦胧胧。句中用荷花隐含着对远处友人的思念,写出了词人望故人而不见的黯淡心情。”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思念的心情使词人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所见的皆是寒风中的孤雁,残月下的沙滩。”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其实江南的秋景并非如作者所描绘的那样萧飒、败落。但伤感的心情使词人在这一派秋光之中只见了尽老的丹枫,想到的只是无限的迟暮,嗟陀的岁月。所以才有“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之句。其实词人此时正当盛年三十岁左右,但经历亡国家破之变后的心理也已使词人心感迟暮。“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一个“无避处”,一个“满天涯”,表明客观形势的险恶及主观感受的抑塞悲凄,自己无法摆脱压抑的感觉,只有将满腔愁绪寄与远在天涯的友人。
词的下片,接下来把满腔思愁寄与友人。“一片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自己在与友人分手后人,却由于在赋诗饮酒中消磨时光,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年华。忏悔之情由此可见。“料荷衣初暖 ,不忍负烟霞 。”化用《离骚》中“集芙蓉以为蓉”,和孔稚圭《北山移文》“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中的“荷衣”,“烟霞”,称赞李筠房在国破家亡之后,马上披上“荷衣”、陪伴“烟霞”,不作元朝之官,宁做大宋的遗民隐士。然而友人的音讯未通,只能是“料想”。“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这时只能回忆以前共勉,苦盼再相逢之日。“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白云休赠 ”化用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处所有赋诗以答》中“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只赠梅花”更是引用人所其知的“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寄范晔》)以梅花相赠,以梅花互勉,表达出词人不慕荣华、不畏冰霜的高洁品格。本自成为本词的点睛之笔。
张炎的词风舒畅,如白云舒卷,爽气贯中,有一种清空摇曳之感。总观全词,既不同于某些婉约词的柔美妩媚,又不同某些豪放词的生硬死板,而是在清空流转中寓有“波湅老成”之致,选词之精炼,选典之巧妙,又自然流露出“一气贯注”之妙。表现出作者词学深厚的功力。(类似词句)几被暮云遮
【碧山还被暮云遮】《乡思》李觏·宋
【刚被暮云遮】《己未重阳日遣怀四首》林光·明
【奈也被暮云遮断】《解连环 为王碧栖词丈题寒城旅眺图》李慎溶·清
【多被暮云遮】《题赵焕文茂才殉节纪》黄光照·清
(类似词句)正凭高送目
【凭高重送目】《章仓席上》刘宰·宋
【凭高开豁快送目】《登鹅鼻山至绝顶访秦刻石且北望大海山路危甚人迹所罕至也》陆游·宋
【凭高时送目】《杨孔直司训南楼卷》李坚(贞夫)·明
【凭高送目慰馀年】《松坞草堂新成杂兴十二首》顾璘·明
【凭高遥送目】《闻鸟》龚用卿·明
【落日凭高送目频】《张宪使萧甫招同杨参知登天雄城楼》黎民表·明
【凭高送目】《木兰花慢》杨芳灿·清
【凭高送目断云遮】《江月晃重山》周岸登·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西风断雁
【西风吹断雁鸿声】《阮郎归》石孝友·宋
【断雁叫西风】《虞美人 听雨》蒋捷·宋
【听西风断雁】《关河令/清商怨 清远轩晚望》赵师侠·宋
【西风断雁冷无声】《送荷渚归越》赵汝绩·宋
【断雁西风急】《次韵彦高即事》刘著·宋末金初
【西风断雁孤城暮】《忆旧游》朱晞颜·元
【断雁西风两袖轻】《五华楼》罗观·元
【西风断雁不成行】《闻竹枝歌因效其声二首》倪瓒·元末明初
【西风断雁情】《送王文显之任》曹义·明
【断雁西风】《金明池 秣陵怀古》殳丹生·明
【西风断雁共悲鸣】《哭沈继南》史鉴·明
【翘首西风断雁天】《舟阁竹岗过表侄褚元慎》张弼·明
【断雁西风千里情】《送教谕》王绂·明
【秋空断雁西风冷】《哭表弟邹时英贡士》谢迁·明
【断雁西风一夜呼】《蒲亭十咏 蒲塘古有废驿》彭孙贻·明末清初
【断雁西风古驿】《临江仙 暨阳道中》任曾贻·清
【西风吹断雁】《瑞虹舟中月夜闻雁》杜薇之·清
【断雁西风当日】《朝中措 芜关有忆》顾贞观·清
【西风吹断雁】《与谢石秋、星楼、林湘畹、黄茂笙游冈山超峰寺中途遇雨》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断雁西风首重搔】《和觚庵》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残月平沙
【晓风残月平沙路】《策达雅尔早行》成瑞·清
(类似词句)摇落已堪嗟
【秋来摇落倍堪嗟】《九月二十六日同贾广文刘举人任贡士高夔府先生宅内赏菊四首》何景明·明
【凋年摇落已堪愁】《重九后风雨不止遂作小寒三首》陆游·宋
(类似词句)无避秋声处
【水窗无避秋声处】《齐天乐 秋荷》赵熙·清末近现代初
【秋声来处无寻觅】《初秋》俞桂·宋
【睡起秋声无觅处】《立秋日》刘翰·宋
【老枝无著秋声处】《台城路/齐天乐》张炎·宋
【却愁无处著秋声】《秋夜》陈与义·宋
【只疑无处著秋声】《题烟竹图》仇远·宋末元初
【人间无处著秋声】《题方壶苍山秋意图》吕复·元末明初
【耳边无处无秋声】《游四明山》张宣·元末明初
【无处著秋声】《题时立铭所藏郭天锡墨竹二首》曹义·明
【满耳秋声无处着】《竹坡为丁文暹赋》倪谦·明
【一片秋声无处著】《湘江夜泊》史谨·明
【人间无处无秋声】《题过廷章听秋卷》徐溥·明
【秋声无觅处】《香奁追和元人黄伯旸韵》朱诚泳·明
【无处觅秋声】《息斋风竹》童冀·明
【小窗无处著秋声】《夜坐》陈颢·明
【夜凉何处无秋声】《络纬吟》陈颢·明
【楚江无处不秋声】《中秋芗溪逢吴大行元山》黎民衷·明
【碎剪秋声无觅处】《秋蛩》李学温·清
【相和处秋声无主】《三姝媚 题南湖菱唱图》郑文焯·清
【天涯无欠秋声处】《高阳台 剪秋巢分咏秋声,得雁声》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秋思中人无避处】《古乐府用礼禅灭翁韵四 鸿雁行》洪咨夔·宋
【惊起秋风无处避】《十六日伏睹明堂礼成圣驾恭谢太一宫小臣敬成口号》苏泂·宋
【伏枕秋声无可避】《月中行·己卯,一九三九年晚景拟韩涧泉体》黄咏雩·近现代末当代初
(类似词句)愁满天涯
【愁满天涯】《眼儿媚 绿笺》薛梦桂·宋
【正画楼愁满天涯】《满庭芳 迟家信不至》沈皞日·清
【愁满天涯】《绿意 春草》沈芳·清
【歧路天涯愁满】《水调歌头》陈匪石·清
【愁满天涯】《浪淘沙》程颂万·清末近现代初
【举目天涯愁满】《西子妆 端午夕对月,和蕙石》杨玉衔·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轻误年华
【年华悔轻误】《祝英台近 车上》邓桐芬·近现代
(类似词句)不忍负烟霞
【终不负烟霞】《题白蘋洲》杜牧·唐
【不负烟霞双眼开】《东山》邹浩·宋
【邈然不负烟霞期】《送张无梦归天台》陈尧叟·宋
【不负烟霞想】《中秋遇风雨》徐熥·明
【烟霞不负閒身】《明山草亭》李梦阳·明
【不负烟霞侣】《上洛中大司马王公寿篇》谢榛·明
【烟霞端不负渔蓑】《霜华》曹钊·清
【烟霞不负旧时交】《静寄》林云铭·清
【不来狂负烟霞癖】《思游富春久矣同治戊辰秋湘文观察守衢州有书见招以事牵率次年春始成行沿途看山得诗四首》沈梧·清
【烟霞弄色不忍见】《人日》李梦阳·明
上一篇:张灯秪许到更阑,纵有笙歌懒作欢;空忆旧时明月色,连宵还恨不曾看 | 元末明初·凌云翰 戊午



























